中国车企“抢滩”墨西哥:蓝海之下有暗礁
文字 | 严谨 邵静怡
编辑 | 三体君
近年来,随着大国竞争日益激烈和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中国汽车产 业“走出去”明显提速,尤其是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头部车企,大刀阔斧地布局海外,希望尽早实现从传统的产品出口向产能乃至全产业链出口的跃升。
在此进程中,墨西哥成为中国车企“出海”的首选。墨西哥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 已有12家中国车企、39个品牌入驻墨西哥市场;2023年墨西哥新车总销量136.1万辆,其中超五分之一源自中国进口;2024年前两个月,江淮、奇瑞、奥莫达、长安、名爵、北汽、江铃等品牌车辆自太平洋港口进口量翻了一番,达到约7.3万辆,占墨西哥总进口量的48.2%。
中国车企及产业链相关企业正加速在墨西哥布局建厂,与宝马、特斯拉等欧美品牌同台竞技。2023年初,宝马投资8亿欧元在墨建纯电动车厂,特斯拉也宣布在墨西哥建新超级工厂。墨西哥已成为全球汽车制造业投资热点。然而,先行企业遭遇挑战,包括基础设施不足、能源供应不稳、犯罪问题频发及政策不确定性等。加之行业竞争加剧和地缘风险上升,为中国车企在这片看似充满机遇的新市场带来了重重考验。
墨西哥被视为桥头堡
墨西哥成为当下全球汽车制造业的宠儿并非偶然。深厚的汽车工业底蕴、相对优越的人口优势和资源条件,以及得天独厚的地缘位置共同造就了其“世界造车工厂”的硬实力。
汽车产业在墨西哥根基深厚,自别克首设工厂以来,已构建起完善的制造链,吸引全球零部件供应商入驻,成为第四大汽车零部件生产国,享有“南部底特律”美誉。汽车产业对墨西哥经济贡献显著,占比GDP 3.6%及制造业18%,对中国车企极具吸引力。劳动力方面,墨西哥年轻人口众多,技术教育受重视,劳动力技能高且成本相对较低。加之丰富的锂矿资源,位列全球储量前十,为汽车电动化转型提供了坚实支撑。
国际车企最看重的,则是墨西哥可以辐射北美以及整个拉美市场的桥头堡作用。根据2020年生效的《美国一墨西哥一加拿大协定》,汽车或汽车零部件的75%必须在北美原产,才能享受零关税出口至美加的税收优惠政策。2021年初,拜登政府签署“美国供应链行政令”,使墨西哥成为近岸外包政策中承接制造业转移回流的关键一环。2022年8月美国出台的《通胀削减法案》规定, 在北美生产的清洁能源汽车可以享受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在上述利好政策刺激下,墨西哥近年来每年生产的350万辆汽车中,出口占了近九成,其中绝大部分销往了美国。
“国别跳跃”压力重重
5月22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公告,宣布将于8月1日起对包括电动汽车和锂电池在内的一批中国进口商品大幅加征关税,其中,针对电动汽车的关税由25%提升至100%。美国早已盯上中国外贸“新三样”,其阻断中国制造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的企图不言自明。对于这一点,已经赴墨投资设厂和有意赴墨投资设厂的中国电动车企业必须高度重视。
自特朗普政府起,美国就严防外国车企通过《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漏洞,迫使墨西哥接受严苛条款。拜登政府延续此策略,试图将非北美汽车链排除于美市场外,对中国电动车尤为警惕。美国贸易代表戴琪表示正紧盯中国车企在墨动态,防范其借道墨入美。迹象显示,美国将封锁此通道只是时间问题,可能在大选前后出台新政策。特朗普与拜登均将矛头对准中国车企,特朗普甚至威胁当选后将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加征 60%的关税,对中国在墨西哥生产的汽车征收100%的关税。5月拜登政府宣布加征关税后,特朗普更是放话要对中国汽车征收200%的关税。
美国利用经济胁迫作为主要手段,频繁向墨西哥施压,以限制中国车企在墨投资。耶伦访墨期间,推动成立审查组监控外资,特别是针对中国投资。墨西哥因此被迫疏远中国车企,取消优惠。未来,美国或扩大《美墨加协定》中的限制条款,利用墨西哥依赖心理,阻碍中墨经贸合作,关闭北美市场大门。此外,美国还通过智库、学者和产业团体炒作“中国产能过剩”,将中国汽车视为威胁,提出多种措施限制中国汽车进入美国市场,包括加强贸易法条款、提高原产标准审查、污蔑中国产业链等,意图全方位打压中国车企在全球的发展。
中国车企在墨西哥不仅需应对地缘政治挑战,还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全球多家车企已布局或计划于墨西哥建厂,以争夺北美市场份额。然而,《美墨加协定》对墨西哥出口至美国的汽车设有免税配额限制,使中国车企在与国际巨头竞争时面临巨大压力,尤其是争夺市场份额。
墨西哥的投资环境亦存挑战,尤其是水资源和电力短缺问题突出,尤其是在制造业集中的北部地区,基础设施不足制约了新企业入驻及现有企业运营。特斯拉在墨建厂进度缓慢便是例证。
此外,政治变动亦不容忽视。新当选总统克劳迪娅·欣鲍姆重视可再生能源与电动汽车发展,支持“近岸外包”政策,意在加强墨美经贸合作同时寻求平等关系。其立场将直接影响中国车企在墨的投资环境,特别是在大国竞争加剧背景下,如何维护中企权益成为关键。欣鲍姆政府的决策将对中国车企在墨西哥的发展前景产生深远影响。
美式胁迫诱拉恐难如愿
中国车企“出海”墨西哥,说到底是中墨产业链融合对接、优势互补的先进产能合作。对墨西哥而言,中企投资不仅将极大助力墨清洁能源转型,还有望使墨在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进程中锚定产业和技术上的身位优势,对此墨政界、战略界和产业界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共识。正如墨西哥阿瓜斯卡连特斯州州长所言,中国投资和该州的经济发展“相互成就”。
美国打压中国在墨车企是长期以来美国在拉美排华遏华、推行“新门罗主义”的缩影,旨在利用自身的产业优势和地缘影响力打造“北美经贸小圈子”,本质上是胁迫诱拉墨西哥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
一段时间以来,拜登政府以帮扶拉美国家经济疫后复苏为名,抛出了“美洲经济繁荣伙伴关系倡议”等名目繁多的政策、倡议、计划,这些举措多将贸易、投资、援助等政策工具与环保、融资、劳工等“美式标准”挂钩,试图以合规的名义把各国绑上遏制打压中国的战车,通过打造经济胁迫联盟阻挠中拉务实合作,最终把中国从美国“后院”彻底挤出去。这种肆意破坏国际经贸规则的行径严重扰乱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以美国主推的“重建更美好世界”和“近岸外包” 为例,前者试图调动美国私营部门和多边金融机构对冲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但在实践中片面追求所谓投资的“高标准”,还附加了严苛的环保、劳工甚至政治条件,明显超出拉美国家的发展阶段,令拉美“可望而不可即”;后者则是以美国一己之私强行重构产业链,不仅违背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还极大增加了北美地区经贸合作的成本,抑制了区域经济增长潜力的释放,不啻为“近岸陷阱”。
长期以来墨西哥在对美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其国内有识之士对此心知肚明。拜登政府胁迫墨西哥与中国车企“划清界限”让墨各界清醒认识到,一味对美委曲求全只会加深对美国的战略依赖,沦为大国博弈的棋子。随着拉美自主性显著上升,更聚焦发展转型、产业升级和民生改善,中拉追求共同发展的“同心圆” 将会越画越大。
免责声明
我们尊重每一位原创作者的心血,转载均注明文章作者及来源。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